“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音乐会”在川音精彩上演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9 11:03:00
浏览量次
11月3日,由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音乐影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成都商报社承办的“第24届蓉城之秋‘国乐宝藏 巴蜀精粹——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精彩上演。莅临“第七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和“2018成都•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共同观看了演出。
本场音乐会分为“巴风蜀韵”、“彝乡风情”、“羌寨传声”、“藏家乐音”四个板块,以西南地区的汉、彝、羌、藏四个民族具有特色的音乐文化为背景,通过器乐、说唱、民歌、歌舞等多种民间音乐形式,由多位非遗传承人联袂川音音乐学系及民族声乐系学生倾情演绎,向观众展现了西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的第一个板块“巴风蜀韵”在音乐学系毕业学子、青年古琴家曾河弹奏的《流水》声中拉开序幕,他的演奏运用蜀派古琴《流水》中特有的“七十二滚拂”技法,生动地表现了乐曲的各种水态,令人回味。接下来的四川车灯联唱《拜年》《灯花姑娘》《孟姜女》《一寸光阴一寸金》,形式活泼,表演生动,曲调明快,充满浓郁的四川风味。四川扬琴《秋江》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时燕、省级传承人康先洪、王铁军、李卷怡带领音乐学系学生彭勇、李伟参与表演。该节目通过青年学子拜师学艺后与师父同台的方式演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赞扬。演唱者刘叶子通过四川清音哈哈腔演唱技法,结合檀板与竹节鼓的伴奏带来四川清音名曲联唱《小放风筝》《布谷鸟儿咕咕叫》,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第二个板块 “彝乡风情”是《彝族蹢脚舞》,由音乐学系学生在会理彝族蹢脚舞吹师起合祥以及音乐学系研究生谢小舟的引领下,手拉手围成圆圈踏足而舞。笛乐纯真简朴,舞风欢乐明快,充分展现了彝族民间舞蹈的原生特色。
“羌寨传声” 板块由三个节目组成,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四川羌族浓郁的民俗风情。首先登场的是音乐学系研究生和民族声乐系本科生共同表演的羌族传统民歌联唱《西呀拉沙》《背背哟沙》《仁木察沙》《石奎于奎》,前两首是流行在茂县地区的羌族酒歌,音乐热情豪放;后两首是羌族萨朗歌,乐舞矫健洒脱。青歌赛原生态组合铜奖获得者毕曼兄弟带领音乐学系本科一年级新生表演了多声部民歌《妮莎》和《宴》,节目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将羌族多声部音乐完美呈现。《哭嫁歌》则是通过出嫁新娘与母亲对唱的形式,展现了羌族婚嫁仪式中的哭嫁过程。
最后一个板块“藏家乐音”由三个节目构成。由“藏族热巴皇后”泽吉领衔,扎西卓玛、旦增拉姆等人参演的“热巴”歌舞以精湛高超的技巧、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康巴藏族人民的热情。音乐学系和民族声乐系学生们共同表演的嘉绒藏族民歌《吆牛歌》《打麦歌》,歌声优美,舞蹈刚健有力,仿佛把观众带到了当地人民在田间地头耕作劳动的场景。国家级硗碛藏族歌师石兰兵、杨明星等人带领2018级音乐学系本科生表演的硗碛多声部民歌《麻尼》仿佛将观众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下的美丽高原。音乐会在自由舒展、神秘、飘逸的歌声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本次音乐会的成功展演得到观众们的高度评价。音乐会既展示了音乐学系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又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川音在传承和保护四川非遗音乐方面所作的工作,对西南以及各地传统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