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9点,音乐学系2021年学术讲座之三——“对中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反思和后现代音乐心理治疗的思考”在校本部琴房大楼音乐治疗中心举办,主讲人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中国音乐治疗的领军人物——高天。此次讲座通过zoom线上讲座的方式进行,本次讲座由音乐学系系主任杨晓琴教授主持。
高天教授虽身在美国,但一直关注着国内音乐治疗行业的发展,他首先回顾了音乐治疗专业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目前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担忧:目前在行业内活跃的音乐治疗师非常依赖使用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与“音乐娱乐”之间边界模糊,停留在支持、活动取向的层次,仅仅如此,无法体现音乐治疗的独特性、专业性、技术性,与美国音乐治疗相比,二者发展的共性都存在superficial(表面化)现象。也有一些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鼓圈技术,满足这一技术带来的娱乐性,但其实鼓圈并不具有音乐治疗的基本特征,偶尔用来进行气氛渲染是可以的,但不能“为了活动而进行活动”。这样的行为没有侧重点,既无法起到治疗的效果,也无法体现治疗师的存在价值。
治疗师必须在临床过程中证明这一专业的医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让大众认可音乐治疗是一门系统科学,而非单纯地唱歌、弹琴。治疗师在治疗与研究中必须要清楚治疗目的、各个来访者的特点、活动细节的侧重,观察、记录来访者的行为变化,用统计学数据证明治疗方案对来访者是否有疗效。
接着高老师分享了他最近在临床中对后现代音乐心理治疗的思考。学界认为,后现代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现在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其他传统方法相比,它并不注重问题取向,而更多使用来访者的积极资源。在美国,例如nordoff-robbins音乐治疗方法,它是基于人本主义建立的一种音乐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被大量运用于特殊儿童中,它抛弃了传统在该领域治疗干预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取向,而注重发掘找寻特殊儿童的潜能,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高天教授认为这一思潮在中国刚刚起步发展,并将自己这十多年对于创伤治疗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进行了分享:治疗师需要相信音乐本身的美感,相信病人的能力,以仰视的态度对待病人,将音乐作为激发点,让病人自行体验、跟随,顺其自然的找到九游会国际娱乐的解决方案,这种人本的方法是非常适合处理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群。
讲座的最后,高天教授为同学们的问题耐心进行了答疑。
提问1:高老师您好!请问当下中国的音乐治疗对标国外处于哪一发展阶段呢?
解答:我们国家的音乐治疗相较美国的学科教育、行业普及落后,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成熟,对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中国的音乐治疗在亚洲发展较好。台湾虽然发展时间比大陆长,但本土大学没有开设音乐治疗专业,只能靠人才的引进,而他们大多都在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规模并没有大陆广泛。日本有不少学校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从美国回来的注册治疗师规模也比较大,但开设的课程较为基础,在医院内专职音乐治疗师数量较少,缺少专业性。此外,日本文化的保守性也使得这一学科在日本发展缓慢。韩国有部分开展这一课程的学校质量较高,但大多学校所设文凭门槛较低,入学与毕业要求随意,乱象普遍。中国音乐治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靠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习该专业的人数都令人鼓舞,常见就业机构对音乐治疗的接受速度也非常迅速,许多医院都有专业治疗师就职,这些现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
提问2:谢谢高老师!我想请问音乐治疗师在医院环境里如何与其他人员,例如医生、护士等协同工作?
解答:中国的医学模式相对保守,其生物医学模式使得医疗整体变得机械化。西方的医学模式融合了人本主义思想,在情绪方面对人影响巨大,对病人具有生理、心理治疗功效。但随着诸多医院对音乐治疗的接纳,治疗师逐渐在医院拥有自己的位置,与医生从生理角度对病患进行药物治疗相配合,更加近距离与病患进行互动。
提问3:谢谢高老师!我想知道音乐治疗可以和中医的针灸进行结合吗?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治疗方式的呢?
解答:我很能体会大家的民族感情,我曾经有过类似想法,但遗憾的是此路不通,没能进行下去。现在电针灸较为普遍,我们都知道它的振动频率是固定的,但随着人的使用频率,所建立的耐受性会一再提高。之前有人提出将音乐频率的变化转化成电流的频率,严格意义来讲这并不是音乐治疗,还属于物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上看来效果不大。其实不仅如此,包括五行音乐治疗,我曾经带领我的研究生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此进行了论证,并将结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很遗憾并没发现其中的科学依据,当然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是并不反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治疗结合研究的!
在高天教授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之后,音乐治疗专业王露洁老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首先非常感谢高天教授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讲座!高老师是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1986年赴美学习音乐治疗,毕业后回国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将其根植在祖国的土地上,对高老师而言是一场勇敢而华丽的冒险,对整个中国音乐治疗学界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当年高老师带回国内进行翻译、撰写的,可以说高老师奠定了中国音乐治疗学科教育与行业科学系统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三十年前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新局面,作为音乐治疗师不仅要对学科历史有一定认识,更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握行业最新进展、洞悉学科未来发展,秉承多元价值取向,具备全面的工作能力,方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精彩的讲座就此划上句点。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